用纸笔传递温暖!老师的“小书”成了学生们的
发布时间:2025-10-14 12:00
湖北日报讯(原记者张倩通讯员蒋媛媛)当网络沟通成为家校之间的主要沟通渠道时,武汉三中教师蒋旭每天拿着纸笔,用“家校联系本”书写,搭建起家校之间温暖的“心桥”。学校。入学仅一个多月,这种做法在她所教的七年级班级中就取得了显着效果。这本看似普通的宣传册,实际上设计有精致的多维互动空间。学生每天记录好写作、整理作业、写反思。家长们可以在“给家长的留言”栏里留下评论和鼓励。而班主任则用红色的批注完成了这场温馨的闭环沟通。 “这不仅是一本作业书,更是一个动态成长的合作伙伴平台。”蒋旭说:“我们追求的是日常响应、步步关注。” 《家庭教育沟通基于这样的认识,蒋旭主任在开学当天将《家教沟通本》纳入班级管理。事实上,这本笔记本每天在学生、家长和老师之间流通,创造了一种被称为“立体互动”的新沟通模式。它不仅关注学业进步,更关注心灵成长,起到“减压”的作用。 学生情感的“阀门”,老师实施个性化教育的“微窗口”。打开这本笔记本,温馨的对话记录了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细节。有的学生担心“练习不规范”,姜旭老师评价道:“多看标准视频,多练习,一定能行。”张欣童同学暗自写下了自己的生日祝福和美好愿望。第二天,他的老师祝福他,并祝福他说:“未来是漫长而光明的。”家长反映“孩子的效率提高了”,老师则回应“每天的坚持正在积累变化”。 “有些话孩子们不想当面说,但很乐意用文字表达出来。”蒋旭认为,这些话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,让他能够了解家长的教育期望,从而让他能够做出更准确的表述。他表示,家庭教育的合作是可以实现的。 “开课的最后一个月,姜老师每天的点评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关心,很快融入了新的集体。”705班家长倪晨曦说。另一位家长也发现写作过程本身就是儿子情感治愈的一种形式。 “这本书就像一个安全的‘安慰洞’,孩子们可以很容易地吐露他们不想说的事情。”许多p从课堂上的专注,到与新同学交往的细节,从生日的期待,到成长的过程中,家长们都感到困惑,他们表示,这份“家校日记”生动地描绘了新生的成长,让家和学校“乍一看就像是老朋友”,即使他们“素不相识”。有效的方法转化为日常的温暖,为学生创造温暖坚实的成长土壤。